Chapter 4

混沌審美——符碼,而非言語

Sampling
採樣

彭星凱 育如幾年前曾提到作品中鮮明的色彩表現受到臺灣傳統宮廟文化影響,並以音樂或聲響演奏作為組織畫面的靈感,現在妳是否有不同想法?

劉育如 我現在覺得,宮廟色彩鮮豔的風格只是我的成長背景,它影響了我對設計的某些直覺反應,但不能代表我的視覺語言。我也發覺,音樂或聲響演奏只是能有效觸發我視覺感受的媒介,當我聽到聲音時,會在腦海中產生視覺畫面,這種聲音與圖像的聯繫,成為了我設計思維的一部分,所以它更像是一種創作手段。

但我確實也會從臺灣的文化歷史去思考自己的創作,即使我的風格在這裡可能格格不入,但也是我將臺灣的色彩語彙轉化進作品後的結果,我希望讓這些視覺元素以不同思路重新展現。臺灣是個文化交流頻繁的地方,這種多元交疊產生了自由創作的空間,讓我可以探索新的可能。

如果用視覺來比喻,我的創作像是一棵樹上生長出的側枝與葉子。它可能不是主幹,但它仍然是整棵樹的一部分,並且與其它枝葉共存。

Yu-Ju Liu, Untitled, personal work, 2019
Yu-Ju Liu, Untitled, personal work, 2022

彭星凱 妳提到很有意思的一點。我們常說創作者「參考自某項文化」,但更多時候事實關乎於人在成長過程啟蒙感官的契機,不能簡單以挪用的角度去理解與創作者不可分割的經驗。澳洲北悉尼公園裡有個「小小樂團」區,讓孩子們在裡頭自由選擇樂器敲打;或是我們第一次到首爾,才發現他們給幼兒的設施都是黑色。文化的風格大多是從生活背景自然長出來的。

Yaode JN 確實是,雖然育如的色彩看起來豐富,但不太會出現複合色。臺灣環境能接觸到的往往是鮮明的正色,即使到專業層面,臺灣的視覺設計大多仍然很依賴強烈的正色,鮮少使用那些具有細膩、過渡感、和含糊的空間色相。

劉育如 昨天剛好聽了 Podcast,主持人提到自己帶孩子在日本逛童書店,發現日本童書的配色幾乎都是低飽和色,這讓她覺得很有趣。我家以前是開雜貨店的,小時候我就住在一堆五顏六色、包裝上印有各種奇怪圖案與文字的商品裡。或許這些視覺元素從小就圍繞著我,無形中影響了我的審美,但並不是我刻意選擇的結果。

Yaode JN 右杰常以溶解、扭曲,創造一系列肉體恐怖(Body Horror)般、卻非人、具岩石肌理、但帶有生物特徵的畫面,最初是什麼原因驅使你選擇創造這樣的影像?

陳右杰 我沒有特別想過要強調恐怖的感覺,它可能是建立在黏土濕糊觸感的基礎上。創造圖像對我而言,或許像是在追求如同觀察微生物那樣、接近於玩樂的狀態。

Andy Chen, texture 01, personal work, 2020
Andy Chen, texture 02, personal work, 2020
Andy Chen, 2019, personal work, 2019
ndy Chen, London 03, personal work, 2019

以前我常和 Lou 到路上拍照,他當時特別喜歡拍一些複雜結構,我則發現自己更偏好細緻的紋理,特別是那些平常不會特別觀察的細節。我會刻意讓這些細節成為主體,讓它們以不同方式被突顯,組織出新的世界。這會令我感到自在,因為它能使日常被忽略的事物成為一種獨立的視覺語言。最近才意識到,我可能本來就是一個有點奇怪的人吧。

彭星凱 劉育如 Yaode JN 最近!?

陳右杰 最近,就是比較容易鑽牛角尖。

彭星凱 YaodeJN 前期常採用臉與肉體,近年則開始導入神話、古雕塑等元素,這在你的創作歷程代表什麼意義?

Yaode JN 我沒有特別思考這件事。我喜歡有生命的東西嗎?還是喜歡生物肉體的秩序感——秩序?秩序嗎?——人體有秩序感嗎?——也許有吧——但不確定,也可能沒有。這種肉體與秩序不確定有否實存關聯,但它確實總與數學與物理的某些概念有關。碎形「自複製」的結構,或許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對生命如何成為生物的困惑。

Yaode JN, Taipei Art Book Fair Poster, Double Grass, 2018

古美術的象徵非常細膩。在藝術史中,抹大拉瑪利亞的手從未真正觸碰基督,不同時代的藝術家集體建構出微妙的空間感。這樣的表現方式不只是技法問題,更涉及創作者與該時代的思維模式,揭示了意義的拆解、信息間隙奇特的氛圍,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有時候,原作意義能夠引導出我想表達的概念、契合客戶交付的任務,例如《流鶯氓匪 Queer Mafia》和《以斯拉 Ezra》,所以就這麼做了。我其實不排斥使用本土文獻,但臺灣史料沒有開源,這讓創作受到限制。

彭星凱 採樣(sampling)原本是音樂領域的創作方法,我們將其轉譯為重新找回圖像價值的過程,例如 Hingston Studio《Cocoa Sugar》對 Waldemar Świerzy《Nocny Kowboj》的重新演繹,圖像的生命也一併被繼承了。藝術在不同時代反映出人們當下共同的執念。圖形史料自身就帶有特殊的時間螺旋,有些符號能夠跨越時代,有些則僅停留在特定時期。跨時代的交換讓創作者形成群體意志,這可能是我覺得人類最美的地方。

Yaode JN, Queer Mafia, Homopleasure, 2024
Yaode JN, Ezra, Pawnshop,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