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非健全五感的審美經驗
APRIL 30, 2022
本場講座鳳甲美術館︎︎︎館長葉佳蓉,分享了鳳甲美術館歷年展覽、及海內外其它共融性藝術(Inclusive Arts)策展等案例為軸線,聚焦在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主體投入審美活動的過程,以及這樣的經驗對當代藝術、設計等創作行為的啟發,藉此闡述如何透過審美實作探索並拓展人類思想的邊界。
藝術作品的產出,經常預設閱聽者是肢體健全的成年人。若能對感覺需求更細緻地分類,藝術或許能透過展演,成為創作者與觀眾覺察感知異同的契機。鳳甲美術館第七屆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 阿尼瑪︎︎︎ 」(2020)從腦中影像討論視覺的生成與觀看經驗,邀請視障創作者許家峰,替明眼、視障觀眾,設計一條開啟所有感官體驗錄像藝術的路徑,引導出以身體為界線的對話。
邢懷安說:「藝術創作或觀者投入審美的實踐是一種見證與被見證的過程。對立是因為對另一邊無法理解,因此形成一種單向、二元的結構。藝術與審美在非健全、缺陷、不正常、失去功能等狀態的探討所投射的是人們對彌補不足的索求,藝術實踐實則是一種彌補機制,讓見證過程成為化解對立的過程。當我們看到了、感覺到了,多元所包含的可能性才得以展開。只有瓦解對立,引伸出的文化才有可能真的前往更豐富的狀態。」
Published in April 30, 2022. Last Updated in May 27 2022.
Tag(s):
#講談, #接納的邊界, #當代訊息現象, #圖形藝術, #教育, #P.Eon 圖形研究室, #Summer Internship 暑期培訓, #專欄, #專訪, #演講, #評論, #專案, #圖形建檔, #展覽, #會員, #俯瞰, #二〇二二, #二〇二一, #二〇二二
#講談, #接納的邊界, #當代訊息現象, #圖形藝術, #教育, #P.Eon 圖形研究室, #Summer Internship 暑期培訓, #專欄, #專訪, #演講, #評論, #專案, #圖形建檔, #展覽, #會員, #俯瞰, #二〇二二, #二〇二一, #二〇二二
Members’ Room
Copyright © 2022 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Copyright © 2022 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Copyright © 2022 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Members' 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