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臨時性場域的感知組構


June 29, 2022

臨時性場域─是相對於籌集嚴苛條件才得以完成的建設,所提出的具系統結構與彈性的空間運用方案,使建築與社會環境、地方、文本與社群相互擾動,在有機生長中孕育具有創造力的生活樣貌。

OFF-SITE 場外︎︎︎2011 年成立於臺北,專注在挑選公共領域進行研究,製作以建築硬體為基礎衍生的互動性展演,活化城市被遺忘的空間。以「橋洞 Bridge Hole」為例,他們觀察臺北建國橋下住民的生活與空間型態,設定主題邀請創作者不間斷地實作各別為期一週的展覽,重啟了空間的機靈性,讓人們渾然不覺地進入常態經驗的錯位,也掀開人們美學和思考的「洞」。

mt.project 山冶計畫︎︎︎策展人林怡華理解場域的方式,從展覽「南方以南」、「ANIMA 阿尼瑪」、以及近期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地下工事」皆能窺探一二。她以當代藝術試問現象的動機,將群眾對話視為實踐的變體。如山冶計畫的宣言:「唯有站在土地思考,才有被山陶冶的可能。」她鼓勵創作者和自然、野地與人文交織,碰撞更開闊的藝術想像。

臨時性場域實現因地制宜的游擊,與人性和思想共生,創作者與在地住民進行著介入的演練,在固態不變的建築裡發生以社群為中心的液態場域,在慣性的生活中體驗彼此滲透的不尋常。本場講座邀請場外 OFF-SITE 創辦人鍾婕敏、姜秉汎;山冶計畫策展人林怡華,聚焦探討如何透過臨時性場域的形塑與展演規劃,融解都市空間疏離的結界,並進一步落實創作者與地方的交流,開啟文化永續的公眾行動。

統籌協辦 朋丁 pong ding︎︎︎
Published: June 10, 2022. Last Updated: August 23, 2022.



Copyright © 2019–2024 Taipei Art Direction & Design Asso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Mark

Copyright © 2022 Taipei Art Direction & Design Asso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Mark
Mark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