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áulio Amado:
紐約壞東西
如果你平時喜歡追蹤集散各種新奇的海報或圖案的 Instagram ,你也可能也在之中找到 Bráulio Amado︎︎︎辨識度極高的作品。葡萄牙裔的 Bráulio,曾任職於 Pentagram、Bloomberg,作品散見於 New York Times、Businessweek、WIRED 等⋯。高產能的他深耕在紐約多年,他的惡趣味、童真、大膽的塗鴉似乎也成為紐約印象的一部份。為了讓工作室名字方便記憶,取名 BAD STUDIO︎︎︎簡化自 Bráulio Amado Design 首字母大寫)。
他有大量與藝術家、音樂創作者的合作經驗,近年也勤於出書、舉辦社區的藝術設計教育、經營線上藝術市集 Sixth Street Haunted House︎︎︎SSHH)。
採訪與撰稿 翁健嘉
– 你的作品獨具一格,而且我們從作品之中感受到很明確的一致性。我們想知道你是否回首過形成這樣成熟的視覺風格的時機點?
我總覺得我試圖把自己的作品推到一個未曾抵達之處。我不確定成熟是否為個適合的詞彙來形容我現在的創作狀態,對我來說,也許創造出個新意的作品會比完美的設計更興奮吧?近期我開始嘗試整合數位的手法、手繪的圖案、AI 算出來的圖,成為跨素材的成品⋯⋯樣看起來更像是成熟的大人嗎?
我喜歡混雜不同的藝術流派,所以我不覺得有為任何流派開拓任何新的可能。我認定自己是個設計師跟插畫家,或有時候是個商業導向的藝術家,但我傾向於用客戶更容易懂的語彙介紹自己的身分。但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受藝術、繪畫、雕刻等各類型的藝術影響很深,只不過我的作品可能比起在藝術界,更容易歸在設計界吧?


– 你曾在 Pentagram︎︎︎ 跟 Bloomberg︎︎︎ 工作過,我們很好奇你是如何在這樣場域將你辨識度高、搶眼的視覺圖案置入工作之中?想請你多聊些在這兩個公司的各種合作之中,有沒有得到你至今仍印象深刻的回饋?
Pentagram 是我非常早期的工作,那時候我還在探索自己的志業,但 Bloomberg 是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讓我更接近些作為個設計師,當時公司的設計師 Richard Turley、Tracy Ma、Shawn Hasto、Christopher Nosenzo、Rob Vargas、Jaci Kessler、Lee Wilson、Chandra Illick⋯⋯等人當時給我的回饋仍對我的設計有很大的影響,我相當感激他們的對我的啟發。
– 現在有越來越多創作者透過社群媒體來推廣自己的作品,我們想知道你除了透過社群媒體讓更多人認識你的作品,你是否有透過社群媒體對大眾對設計的認知有任何的影響?
大多時間我只是想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哪些事,跟我嘗試透過我的社群媒體提醒群眾:他們可以如何幫助他人、如何讓自己的意見遠播。


– 請談談你在紐約實踐的社區藝術跟設計教育。
我來自葡萄牙,一個教育風格跟美國截然不同而且更便宜的環境,最初舉辦的動機是我跟我的夥伴覺得紐約沒有足夠的創作空間,所以我們決定開辦,但很難過的是我們後來因為疫情關掉了那個空間,現在暫時轉移到線上經營。慶幸的是,大家似乎滿喜歡我們的作品,而且這個社區越來越大。我們不會稱自己是傳統式教育環境,目前也尚未有個明確的教育願景,但我們試著帶著這樣的創新的思維面對多數的困難。
– 有沒有什麼話想和創作者分享?
大膽實驗!然後不要當個渾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好好跟其他人合作!還有認真研究跟學習你所愛的知識,並沉浸之中帶來的樂趣。
採訪 翁健嘉
撰稿 Bráulio Amado, 彭星凱, 翁健嘉
Published: May 17, 2021. Last Updated: September 1, 2022.
Copyright © 2019–2024 Taipei Art Direction & Design Asso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Copyright © 2022 Taipei Art Direction & Design Assoc. All rights reserved.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
Websit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Yaode JN︎︎︎. Running on Cargo︎︎︎